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今日热点 时事资讯
娱乐头条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首页 > 头条资讯 > 娱乐

观影《长安三万里》,这些知识得懂,否则越看越迷糊

原本我以为,国人仅仅是不懂足球而已,现在才知道,国人也不懂唐诗。

自《长安三万里》热映以来,看了许多相对比较专业的影评,发现一致哑火,似乎无从下笔。

原因很简单,如果从文化和历史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似乎很难讲得透,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讲讲画面、讲讲构图,比如头大腿短的Q版风。

猜想影评人也是想要讲剧情的,但168分钟的影片追下来以后,发现并没有演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仅仅是高适的一段回忆和“安史之乱”爆发的因果,涉及的人物倒是不少,但基本就是一锅“乱炖”。

片中涉及到的唐诗也是如此,没头没脑。

尤其看到李白放声高吟《将进酒》,许多人大呼“超燃”时,我就知道,他们不过是为了“唐诗情怀”买一次单。

甚至,许多人连“将”字的读音都咬不准。

其实,如果把影片中的《将进酒》换成《江上吟》,许多观众还是会觉得超燃,毕竟视觉冲击带给人的震撼是文字无法比拟的。

终究,电影看的是效果,读诗读的是感受。

《长安三万里》这部片子很讨巧,选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唐诗,勾起了观众的“古典浪漫主义”情怀。

同时又错位拼接了高适与李白的友谊,让观众觉得,能在一部电影里看到这么多唐代传奇诗人,又读了那么多诗,太值票钱了!

问题就在于,影片中的历史混乱、唐诗混乱,以至于内行人看不出门道,外行人还看不出热闹。

总之一头雾水。

比如说,高适和李白的交集,基本属于杜撰,他们俩仅仅是“梁园题壁”那次和杜甫一起喝了点酒,聊了聊人生。

之后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向高适求救才再次有了联系,期间杜甫和高适倒是往来频繁。

更为离谱的是,李白对“黄鹤楼”有情结在,却非要扯上高适,并标榜出长安梦、大唐梦。观影的时候还听见有观众说,崔颢的《黄鹤楼》其实就是李白写的……这样的“阴谋论”不太好吧!

崔颢工于诗,诗风同样旷达奔放,笔下经典颇多,写出《黄鹤楼》不足为奇。

况,崔颢卒于公元754年,此时安禄山还没有反,而崔颢任监察御史前曾游历天下,他在黄鹤楼题诗最晚也要天宝初年,更有可能是作于开元年间。

这些混乱的时间线,很让人摸不着头脑,完全没考虑历史背景。

比如李白带着高适去找孟浩然,岑勋、元丹丘、崔宗之、杜甫、高适、李白黄河边酣醉,李白、王维匆匆一面等,完全就是架空。

一些诗出现的时间点也不对,一部分要许多年后才问世,比如阁中宴饮,岑参所吟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作于安史之乱后第二次出塞。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李白入狱到底是谁救的?真的是郭子仪吗?

如果不是,高适就要背上“不义”之名,他和李白的深厚友情就是乌托邦,情怀的泛滥而已。

在欧阳修、宋祁等人所撰的《新唐书·李白传》中有载: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在翻看影评的时候,看到了很多人拿这一段史料作为例证,并言之凿凿地说,就是高适书信郭子仪,郭子仪为还恩救了李白。

读史需要有辩证精神,先要学会思考,不是发现一本史书就像蚊子见了血一样,一口叮上去,以为那就是真理。

就连欧阳修自己的作品也有很多存疑伪作,比如那首著名的《生查子·元夕》,就极有可能是朱淑真的。

下面我们就揭开李白被救最近接史实的真相。

首先我们说《新唐书》,这本史书在欧阳修、宋祁编撰完成以后,一度取代了《旧唐书》,并在800多年里经历了无数次修订、删减、增补,尤其是明清两代,将许多野史也置入其内。

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基本为《四库全书》所录,纪晓岚为总编撰,他的文学素养是有待考究的,个人喜好较为明显。

这些姑且不说,既然事涉李白,我们就看李白的作品。

按《新唐书》记载,郭子仪曾为李白所救,但我们看公元753年,李白所作的《上安州裴长史书》。

在这篇文章里,李白把自己做过的好事、光彩的事都夸了个遍,就连扬州挥金30万、安葬好友吴指南骸骨等事,都写进去了。

唯独没写救郭子仪,此时的郭子仪可是正三品大将军,巨大的人脉资源。

并且看完《长安三万里》你会发现,李白的生平经历多取材于这篇文章。

当然,这样还是不够的,我们再看李白759年所作的《为宋中丞自荐表》,其中有一段为:

上皇闻而悦之,召入禁掖。既润色于鸿业,或间草于王言,雍容揄扬,特见褒赏。为贱臣诈诡,遂放归山。闲居制作,言盈数万。属逆胡暴乱,避地庐山,遇永王东巡胁,中道奔走,却至彭泽。具已陈首。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复清雪,寻经奏闻。

这篇文章是李白亲手所书,用的是宋若思的口吻,目的是向唐肃宗举荐自己,此时距离“安史之乱”已过去了4年。

文中未提郭子仪只字,却明确了崔涣、宋若思对自己的搭救。

除此之外,任何正史中都没有记载过郭子仪与李白有交集,就连李白的诗作《赠郭将军》,也是写过郭千里的。

尤其是《新唐书·郭子仪传》也对李白毫无提及,《唐新书》凭空冒出一段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实在令人怀疑。

有意思的是,在明代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第九卷《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中,却有过这样一段记载:

郭子仪早年曾在并州为官,后因罪被押解长安斩首,在赴刑场途中,遇到李白,被李白所救。后李白为永王李璘幕僚,涉嫌李璘叛乱。郭子仪平定叛乱后,为报当年救命之恩,将李白释放,并上表为其鸣冤。

和《新唐书》对比,熟悉吧?几乎就是照搬,而且并州在唐时早改为太原府,盛唐的土地上,是没有并州这个地方的,李白也从未去过内蒙河套地区。

所以基本可以断定,《新唐书》对郭子仪救李白的记载为清人的附会之笔,他们常干这种事,为史料的辩证工作添了很多麻烦。

在《长安三万里》这部影片中,还有很多细节上的错误,比如天宝年间,自公元744年开始,至756年结束,从来都是称天宝几载,而不是天宝几年。

这是李隆基下令亲自改的,别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但后世历史从来都是这么用。

尽管影片漏洞百出,我还是想说,这是一部很好看的动漫电影。

中国动漫产业,虽有抬头迹象,但终归还不被大众所接受,追光动画自《白蛇》《杨戬》后,还能推出以盛唐诗人和唐诗为背景的历史文化题材作品,单这一点就很良心。

不怕有不足之处,就怕不敢尝试,至少这部《长安三万里》让许多人爱上了唐诗,而且就电影来看,这部片子堪称制作精良。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想学文化,不如去看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李白传》,那个比这个拍得好看多了。

影片最后高适对书童说,黄鹤楼在,长安就在,理想就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观影《长安三万里》,这些知识得懂,否则越看越迷糊

分享到:更多 ()
来源:大叔谈娱乐 编辑:娱乐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