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前两天刷到一个视频,我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视频是一对“80后”夫妇在自媒体上发的生活片段。
丈夫是长途卡车司机,妻子是跟车照料的所谓“卡嫂”。引起讨论的视频内容,则是这位姐姐从和面开始,为老公包出一顿饺子的过程。
小红书@卡车夫妻娟子强子
这条视频被微博营销号转发后播放了300多万次,在原博主自己的账号上数据同样不低。
你不难体会其共鸣点:公路文学、劳苦夫妻浪迹天涯、人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营销号的转发文案是“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不少网友表达的也是艳羡、赞叹之情。
但现实真像视频中的这么朴实美丽吗?
我产生疑惑,是因为背景里的丈夫:他为什么宁愿玩手机也不帮把手?他看妻子的眼神怎么会那么冷漠?为什么最后上桌吃饭的只有男方和他的哥们儿?
在她账号里继续刷下去,我意外发现暖心视频之外的故事。
首先,这位叫娟子的“80后”宝妈并不是一位典型的“卡嫂”。
她在2021年已正式证,成为少见的女性卡车司机。
这一点说明娟子不单单是丈夫的贤内助,更是工作伙伴。包括他们拍的视频,都时常出现丈夫将熟睡的她拽起来换班的桥段。
娟子的能干反衬出的,便是我觉察到的暖心之外的一丝不平衡感。
如果在这段婚姻中双方都承担了养家的责任,为什么几乎只看到女方在做家务?他们的分工是否存在不合理?
要知道,娟子的日常工作甚至包括帮丈夫洗头。
确实,我们常常听人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外人不可能设身处地。
但在翻到娟子几个月前的一段自白时,我发现这种不平等的家庭分工,并没有那么美好:
“提心吊胆”“免费的保姆”“出气筒”……
在她的自述里,这并不是一段健康、正常的婚姻。
她渴望被疼惜被爱,但现实是,她不单承受着生活的重担、家庭的责任,更有来自丈夫的情绪压迫。
从她以往的视频里,可以看到这位“卡嫂”真实的生活经历。
2006年,娟子和强子经媒人介绍相亲认识,次年便订了婚。刚刚19岁的娟子从那年起便踏入了婚姻,后来她陆续生下的3个小孩,更近一步被捆绑在了家庭里。
令人惊讶的是,在多年前娟子其实是不信命的,甚至一直怀抱着自己的“梦想”。
一开始,夫妻二人在北京谋生。
强子在大城市打过工,开过网约车,但营收都很一般,最终才想到回老家买车拉货。娟子不一样,她在加油站干了两年,攒到钱后便买了一辆小吃车,还考了糕点师证,坚定地做起她最擅长的美食活计。
这对她既是营生,也是爱好与梦想。
这段时期,也是她少数会用“小日子挺美的”这种话形容的岁月。
娟子手艺好,生意也红火。她甚至自豪地说自己做的饼子是当时市场上最靓的,有不少客人在她出摊前就候着,也常常卖到供不应求。
不工作时,夫妻二人便在北京城四处溜达玩耍,后来还曾把一家老小接来旅游,一起去看了天安门。
娟子比丈夫挣得多,且她的小吃车还给在北京打零工的亲人们提供了一个“灵活就业”的场所。
所以,当丈夫跟她提议要去跑货运时,她是抗拒的。
夫妻僵持了有半年之久,娟子最终选择让步,让强子买了车。只是她不愿离开北京,丈夫也同意不让她跟车。
那么,她又是如何走上“卡嫂”这条路的呢?
很简单,丈夫买完车跑的第一趟长途,就是把娟子和她的所有家当,从北京拉回了老家。
她在一段视频里回忆那一夜的情境:
“我是哭着的,多么不舍得自己的梦想……我老公拉回去的东西,其实也就是我的梦。”
娟子依旧热爱做饭。
只是她的厨房从此变成了狭小的车厢,食客只剩丈夫一人,她的梦想只能为喂饱一个人而燃烧。
一年后,强子给连轿车都不会开的娟子报考了B2驾照。她坐上驾驶座的那一刻,丈夫满意地说:
“现在终于可以躺到卧铺上,不用开车也能往前跑了。”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世界真的很狭隘。
只有少数人知道,货运司机是多么艰辛高危的职业。
在公路上随时命悬一线不说,路上的孤独和精神负担更是难以承受。
纪录片《颠簸货运路》
而更少数人会关注到,卡车司机背后还有一群同样艰难的“卡嫂”。
她们承担着一样,甚至更重的担子,为了生活跟随伴侣游走在危险边缘,身影却更加隐形。
纪录片《颠簸货运路》
那,像娟子这样在一个标签之后默默燃尽梦想的女性呢?
她因“卡嫂”的身份获得关注,在自媒体上有数万粉丝在赞叹她的贤惠。
但让人难过的是,她那些蓄着泪的自白,却又是账号里最无人关心的。
她常会喃喃自语一般,将婚姻中的种种痛苦倾泻在网络上,难以经济独立、无法走出家门、三天两头挨骂受气……
可点开评论区,仍没几个人能理解她的悲伤,只表达着自己的感受,仿佛越惆怅,越动人。
还有很多的人,连刷到都不会点开。
这可以归咎于“看不见”,但我更倾向于认为我们在“选择性看见”——
大数据的确在缩小我们的视野,但它从侧面也暴露了,我们愿意看的就是那么局限。
人类本就更愿意消费浪漫和美好,而不是理解他人的苦衷。
真正能理解娟子难处的,或许只有评论区里偶尔出现的“同行”——
那些同样在副驾上一把辛酸泪的卡嫂们。
央视曾出过一档关注货车司机生活的纪录片《颠簸货运路》,而其第二集《卡嫂》,讲述的便是这一特殊女性群体的命运。
在中国有上千万名跟车的卡嫂,留守的则更不计其数。
而恰如主人公苗姐所言,她们的共同点,就是需要活成两种性别,挑上最重的担子。
照顾丈夫起居只是最基本的任务。
找货、提货、装货,乃至和各种部门、同行交涉,打点关系,她们都得硬着头皮上。
许多卡嫂除了方向盘,什么事都要揽在手里。
苗姐本来爱美又爱干净,但自从开始跟车,她连个痛快澡都很少能洗上。
一回她难得穿了回裙子,同行却笑她:“你还知道你是个女人吗?”
听她的语气,你是能体会到那种身不由己的委屈的。
当然,卡嫂们也只是世界上众多劳苦女性中的一分子。
值得我们关心的不单是她们的付出,更有她们的身份矛盾——
即苗姐所说的“性别困惑”。
因为她们往往要扮演一个强有力的,近乎“男性”定义的角色。
可又往往还是被当作刻板的“女性”对待。
这便是“娟子式”的悲哀,哪怕她已经如此出色,她在婚姻中依旧处于弱势,得不到尊重与理解。丈夫不会将她视为平等的事业伙伴,而只把她看成理应付出的工具人。
能力上要像“男人”,但身份上仍是刻板印象中的“女人”。
而更难的是,货运司机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一旦选择了,必定需要伴侣一同付出。
苗姐成为卡嫂的原因就很有代表性:不放心。
为此她也放弃了自己的服装店,成为丈夫的守护者。她不得不做出这一牺牲,且一旦开始便无法再放下。
换句话说,打从丈夫动了干这行的念头开始,娟子就注定要为他的事业牺牲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因此,刷她的视频越久,我便越生出一种无力感。
这是一个怎样真实的困境?
15年来娟子对这段婚姻有种种失望,可她内心越想反抗,身体就越和这一切深度捆绑。
当她的反抗意味着整个家庭陷入绝境,“娜拉”要怎么出走?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或许是最被合理化的女性付出,因为很少有人看到,在念这本经的从来只有她们。
“眼泪流干生活还得继续”,这是娟子送给自己的一句话。
是啊,在很多婚姻生活,一个女人的自由确实不值一提。
我们能为“娟子们”做的,只有关注和鼓励。
去留心每一个女性的困惑,去关注琐碎生活里付出最多的那些“隐形”女性,给予她们理解和关怀!
作者:柳飘飘。来源: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被300万人羡慕的网红夫妻,一细扒就“露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