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孝张皇后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是继马皇后、徐皇后之后的又一女强人。朱元璋虽然在祖训中规定后宫不得干政,但明初的几位皇后却对政务干预相对较多,且在朝廷管理中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像徐皇后不光自己时常就朝廷事务向朱棣提出建议,而且还鼓励朝中大臣的命妇在政治上辅助丈夫。诚孝张皇后在仁宗朝、宣宗朝、英宗朝的朝廷事务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朱元璋在祖训中的规定更多地还是通行于英宗朝以后。
诚孝张皇后,河南永城人,父亲张麒是一名指挥使。她一生的身份不停在变动,也可以说是曾有多重身份。洪武二十八年嫁与燕王世子朱高炽,被册封为燕世子妃。后来朱棣登基,朱高炽成了皇太子,张皇后也便成了皇太子妃。等朱高炽即位,张皇后被册封为皇后。宣宗朝她是皇太后,英宗朝,成为太皇太后。单就身份转换上来说,她算是在明朝皇后中独一无二的。当然这主要得自于朱元璋与朱棣在位时间相对较长,而朱高炽、朱瞻基在位时间又太短。
永乐时,朱高炽为太子。他体型肥胖,身材臃肿,甚至走路都需要有人搀扶。作为一名文武兼备,又以勇武见长的皇帝,朱棣对于他这种运动废柴非常看不上。有一次他让众皇子骑马比赛,朱高炽推脱不行。朱棣看到他这个肥胖身材就感到生气,于是便让人削减了他的膳食供应。这可把朱高炽给饿坏了。但即便如此,朱高炽的身材仍然保持那个样子,并没有瘦削多少。后来朱棣将都城迁往北京,让朱高炽留守南京。中间他又遭到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的多次陷害,而这几乎每次都能成功。可见朱棣对他是多不待见。而朱高炽能够保持皇太子之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归结于诚孝张皇后身上。《明史》称:“卒以后故不得废。”
张皇后为了保住朱高炽的地位,对朱棣夫妇非常孝顺。她所做之事类似于当年的马皇后之于朱元璋。处理好与公婆的关系,讨得他们的欢心,在他们面前为朱高炽说好话。张皇后为朱高炽在背后可谓做了很多事。一个成功男人背后总是有一个贤惠的妻子。
有一次太子与太子妃侍奉朱棣夫妇吃饭。朱棣看到朱高炽便很生气,对他说:“如果不是太子妃贤惠,早把你废了。”这时张皇后赶忙跪下,叩头拜谢。随即她又离开几人,亲自到后厨给朱棣夫妇端菜端饭。朱棣与徐皇后非常高兴和感动。朱棣还曾叮嘱张皇后,以后太子要多靠她辅助。
后来朱高炽登基,张皇后对中外政务莫不周知。她奉行徐皇后的主张,女子一定要在政务上辅助丈夫。她可谓是完全做到了。朱高炽当时体弱多病,在朝政上,张皇后协助之处颇多。
朱高炽登基不久便去世了。他去世之时,宣宗尚且在南京。在仁宗病重辞世、宣宗未至北京时,朝廷的稳定便靠张皇后一力维持。尤其是当时宣宗在路上还曾有惊无险,稍微耽误了些时日。而汉王、赵王又在一边虎视眈眈,蓄积兵马,意图不轨。在这种政治局势下,张皇后的存在可谓至关重要。
宣宗即位后,张皇后作为皇太后,宣宗凡是“军国大议多禀听裁决”。她曾拜谒长、献二陵,沿途百姓夹道欢迎。她指着百姓对宣宗说:“百姓爱戴皇帝,是因为你能让他们安定。你要牢记在心。”回来时,又召见众农家,吃农家饭,让宣宗也跟着一起品尝,目的是让他知道农家饭的味道。真是时时刻刻都在教导皇帝。
当时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大学士杨荣、杨溥、金幼孜、杨士奇等人跟随张皇后及宣宗一同拜陵,她也曾召见他们,一一慰劳。后来还曾将众大臣的优缺点详细地告诉宣宗,以为其用人施政的参考。比如她说张辅通达大义;蹇义老成持重、谨慎小心,遇大事却优柔寡断;杨士奇言无避讳,敢于进谏,能够矫正宣宗过错。这对于宣宗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后来宣宗去世,年幼的英宗朱祁镇即位。但因其太过年幼,宫中盛传,将召襄王即位。这导致人心惶惶。张皇后立马召集众大臣于乾清宫,指着朱祁镇说:“这就是你们的新天子。”由此,朝野上下的人心才算稳固。当时英宗年幼,张皇后垂帘听政,由张辅、三杨辅政。她下令:“罢一切不急之务,劝皇帝向学,委任股肱重臣。”在其治理下,海内宁泰,朝政稳定。像王振当时虽得朱祁镇宠信,但是却不敢恣意妄为。
正统七年十月,张皇后驾崩。临死之前,她让太监召来杨士奇、杨溥,询问他们还有什么急务需要立马办理。她想利用临死前的余力,再为大明朝做些事。杨士奇当时奏了两事,一是建文帝之事,一是方孝孺等因建文旧臣之事。在还未来得及奏第三事时,张皇后便去世了。
张皇后死后与仁宗合葬于献陵,英宗为其上谥号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张皇后被称为“女中人杰”,可谓实至名归。成祖到仁宗,仁宗到宣宗,宣宗到英宗,每次皇位的过渡都有些或大或小的风险。张皇后则每次都作为定海神针般的人物,顺利化解了这些风险。可以说,明初如果没有张皇后,可能会另外经历很多动荡。明朝初期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张皇后可谓居功至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新闻 » 明初女强人诚孝张皇后,仁宣之治的盛世她居功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