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的性格比较孤僻,似乎总是独来独往,除了皇十三子胤祥外,与其他兄弟也不太亲厚。加上雍正即位后,还清算了胤禩、胤禟等兄弟,这便让很多人,给他贴上“冷血无情”的标签。
那么为何,雍正会养成这种孤僻的性格呢?这就与他的经历有关了。许多人的关注点,都在雍正最后继承了皇位,还有不少人,质疑他皇位得来不正。可真要说起他登基前的经历,却实在令人感叹有些不容易。
或许你知道雍正最终继承了皇位,也知道他即位后,清算了自己兄弟,更是知道他仅仅在位十三年便驾崩了。可或许你不知道的是,这位爹不疼娘不爱,同母兄弟不支持的雍正皇帝,多年一来,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爹不疼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皇四子胤禛出生于永和宫,其生母乌雅氏出身低微,无法令胤禛一出生,就获得父亲过多的关爱。加上当时清朝的大环境,还不允许后妃亲自抚养自己的儿子,所以胤禛出生后,便交给了贵妃佟佳氏抚养,即后来的孝懿仁皇后。
众所周知,从一开始,康熙就是打算传位给胤礽的。胤礽生母是孝诚仁皇后,在生下他之后便难产去世,因此康熙十分看重这个嫡子,一心想要传位给他。胤礽在满周岁时,就已经被册立为皇太子。也就是说,只要康熙一天不废太子,胤礽就是大清未来天子的不二人选。
康熙虽然也看重其他儿子的教育,但在他心中,谁都无法取代胤礽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下,性格本就内敛的胤禛,一开始便不怎么受到父亲的喜爱。
比如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因亲征噶尔丹胜利,开始对儿子们进行册封。其中皇长子和皇三子,都被册封为郡王,可是已经年满二十岁的胤禛,却和弟弟们一样,仅仅是被封为贝勒。
大臣们认为这样不妥,便上书请求康熙,对年满二十岁的皇子一视同仁,没想到康熙却说:“朕于阿哥等留心视之已久,四阿哥为人轻率,七阿哥赋性鲁钝,朕意已决,尔等勿得再请。异日视伊等奋勉再为加封,未始不可。”
也就是说,在康熙心中,胤禛为人轻率,而且之前康熙还评价过胤禛“喜怒不定”。更重要的是,康熙在解释的时候,还特意提到皇七子。皇七子本身有残疾,且为人鲁钝,将胤禛和他放在一起,可想而知胤禛听后的感受。
娘不爱
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原属正黄旗包衣,后抬入正黄旗满洲。康熙十四年,乌雅氏以宫女身份入宫,得到皇帝宠幸之后,于康熙十七年生下皇四子胤禛。不过前面已经说过了,乌雅氏并不能亲自抚养儿子,所以胤禛交给时为贵妃,膝下仅有女儿没有儿子的佟佳氏抚养。
接下来,就堪称是乌雅氏的进阶之路。生下胤禛后,她晋封为德嫔。接着生下皇六子胤祚(后来夭折),晋封为德妃,之后生皇七女、皇九女、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乌雅氏又生下皇十四子胤禵,此时后宫位分高的妃子,已经可以亲自抚养皇子,因此胤禵是乌雅氏带大的,母子二人感情深厚。
正因为如此,乌雅氏便一直支持胤禵继位,甚至连她都觉得,胤禛最后能够继承皇位,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夺来的。所以雍正即位后,尊乌雅氏为皇太后,要为其上徽号“仁寿皇太后”,可乌雅氏却坚持不肯接受。
而就在雍正即位不久,皇太后乌雅氏就生了重病。雍正关心母亲病情,昼夜不离身边,亲自侍奉汤药。只可惜,最终母亲还是去世了。更令人惋惜的是,直到乌雅氏去世,母子二人之间的结,还是没能打开。
同母兄弟不支持
雍正身为皇帝的儿子,注定无法像百姓家的孩子一样,可以对自己的父亲倾述心事。母亲也不支持和理解自己,所以有话也没办法和母亲说。虽说有个同母兄弟,可这位兄弟不仅比自己小十岁,兄弟俩还没能一直生活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在九子夺嫡中,胤禵非但没有支持自己的同母哥哥胤禛,反而支持“人气王”皇八子胤禩。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初次被废,康熙正处于盛怒之中。没想到这时候,群臣却纷纷上书,建议其册立胤禩为太子。康熙本就没有完全放弃胤礽,又见大家就如此心急推举胤禩,心中更是气愤。
当康熙怒斥胤禩的时候,胤禵不顾自身安危跪求康熙说道:“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康熙一怒之下,就拔出佩刀要砍胤禵。结果作为胤禵同母哥哥的胤禛,却并没有站出来救自己的弟弟,反而是皇五子胤祺,跪抱着康熙求他息怒,这才救了胤禵一命。通过这件事,就足以证明兄弟二人之间的感情,连“塑料情”都谈不上。
孤独的雍正
所以说,雍正的心事,无法与父亲、母亲、同母弟述说,虽说身边有支持他的大臣,可为了掩饰好自己,雍正也无法对他们真正做到推心置腹。这里笔者举一个例子来证明。
雍正原本身边有一个人叫戴铎,在康熙第二次废掉太子之后,戴铎就写了一封信给胤禛。信中是戴铎为胤禛想的夺嫡计策,比如他建议胤禛,在面对康熙的时候要“不露其长”,在面对兄弟的时候要“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为忌,无才者以为靠。”
除此之外,戴铎还提出胤禛应该做到“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最后,他还不忘反复叮嘱:“当此紧要之时,诚不容一刻放松也!否则稍为懈怠,倘高才捷足者先主子而得之。”
其实通过戴铎对雍正的建议,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后来雍正的确是这样做的,并且夺嫡成功。说白了,戴铎的这些建议,就是要雍正不露锋芒,表现出对太子之位没有野心的样子。同时,上对康熙要既忠且孝,下对兄弟要亲和友爱。
戴铎字字珠玑,可以说每一个字,都说到雍正心里去了。可最终戴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根据记载,雍正即位后,先将戴铎发到年羹尧手下当差,后来以“贪污”的罪名,将其处死了。
雍正对于自己夺嫡,早就有了成熟的计划,且与戴铎所建议的如出一辙。换句话说,戴铎与雍正不谋而合,要是换做其他人,必定都会为遇到这样一位知己,而感到开心。按理来说,雍正应该十分欣赏戴铎,将来好好重用才是,为何却将其处死呢?
其实,并不是戴铎真的贪污,而是雍正无法留下他。戴铎的建议,确实一字一句都说到点子上,可正好与雍正心中所想不谋而合,这对他来说是相当危险的。这就好比曹操和杨修的关系,杨修很聪明,总是能猜中曹操的心意,可曹操还是把他杀了,就是因为杨修太出头了。
这件事换到雍正和戴铎身上也是一样的,戴铎虽不知雍正心中也是这样谋划的,可迟早会反应过来。雍正要夺嫡,就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自己的计划,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危险。万一某天戴铎经受不住诱惑,将计划告诉了别人,这便坏了大事。
因此,雍正不仅无法将心里话告诉戴铎,他不可能说我就是这样想的,反而只能回复道:“语言虽则金石,与我分中无用。我若有此心,断不如此行履也。”意思是你说得很好,可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争夺什么,所以你的建议对我是无用的。之后,他还不忘叮嘱戴铎,千万不要将这件事到处说,这也就注定了戴铎最终的结局。
“孤独终老”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反对笔者,说雍正身边可是有个怡亲王,二人虽不是同母所生,却亲如同母兄弟,怎么能说雍正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呢?那么笔者不禁要问,雍正与怡亲王之间,真的是无话不说吗?
雍正与怡亲王胤祥感情深厚,这点无可厚非。雍正对胤祥是绝对信任,所以他掌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提拔胤祥,还将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交给了他。可即便兄弟二人之前再好,一旦有了“君臣”这一层关系,就注定无法像从前一样了。
就好比每次胤祥办成一件差事,雍正都要对他大加封赏,可作为臣子的胤祥,根本不可能做到心安理得去接受,于是他只能屡次回绝,除非实在推辞不掉。不仅如此,胤祥为了让雍正放心,甚至主动请求囚禁自己的长子弘昌,让年纪尚幼的儿子弘晓去承袭爵位。
可以看出,虽然雍正对胤祥关怀备至,可胤祥始终要求自己绷紧一根神经。也正是因为胤祥这样做,才使得雍正对他愈发放心,才会有了所谓的“绝对信任”。
不过,比起其他人来说,雍正与胤祥之间,自然要亲厚得多。抛开君臣的关系,私下里也可以聊一些轻松的话题,这对雍正来说已经算是奢求了。但遗憾的是,这位唯一可以为他分忧的兄弟,却在雍正八年就病逝了。
胤祥的去世,对雍正打击巨大,他在胤祥灵柩前痛哭,表示:“怡亲王薨逝,中心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今朕素服一月,诸臣常服,宴会俱不必行。”
父亲康熙去世,雍正继承了皇位,接着生母乌雅氏去世,同母弟胤禵被他囚禁起来。雍正最宠爱的敦肃皇贵妃年氏,于雍正三年病逝,不久雍正清算了年氏的哥哥年羹尧。前面几个儿子先后夭折,皇三子弘时则因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被雍正削除宗籍,不久抑郁而终。雍正八年,怡亲王胤祥病逝。
如此一来,雍正才真正成为了“孤独之人”,注定要“独孤终老”。当然,这里说的是内心孤独,并不是说雍正身边就没人了。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一生勤勤恳恳的雍正帝,生命走到了尽头。他通过十三年的努力,为儿子弘历(即乾隆帝)留下一个国库充盈、政局稳定、国力强盛的大清江山。不知在临终前,雍正是否回首了自己的一生,又是否留有遗憾,而遗憾又是什么呢?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雍正传》《中国通史》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新闻 » 爹不疼娘不爱,同母兄弟不支持的雍正,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