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发生在定军山一役中,相关人物分别为法正、黄忠、夏侯渊和杜袭。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黄忠击败杜袭,占领定军山对面高山后,夏侯渊大怒,打算领兵出战。张郃苦苦相劝,认为这是法正的计策,目的就是为了曹军出战,建议夏侯渊继续采用坚守的策略。
不过,张郃的劝阻并未奏效。夏侯渊命张郃以一部守住定军山,自己则在黄忠占据的山下骂阵。黄忠按照法正的部署,坚守不出,密切注意夏侯渊的一举一动。
到了中午时分,曹军已露出疲态,不少将士下马休息。这一难得的战机立即被法正发现。法正摇动手中的红旗,早就跃跃欲试的黄忠一马当先,率部冲下。夏侯渊措手不及,被赶来的黄忠一刀砍成两段。
眼看主将被杀,曹军士气全无,很快被黄忠所部击溃,黄忠立即挥军杀向定军山。张郃率部迎战,遭到黄忠与陈式的夹攻,不敌之下只能败退,途中又遭到赵云的追杀,最终在杜袭的掩护下才得以逃离战场。两人随即逃到汉水一带扎营,并立即派人飞马向曹操汇报战况。
得知夏侯渊战死、定军山被夺,曹操放声大哭,于是命徐晃为先锋,亲率大军来到汉水与张郃汇合。张郃与杜袭向曹操建议,将大军的粮草囤积在北山一带,然后再发兵进攻定军山。最终,这个建议得到了曹操的采纳。
小说中描述的此次定军山一役,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但过程却大相径庭。按照小说的说法,夏侯渊不听张郃的劝阻,贸然出战,结果被黄忠斩杀。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正是因为张郃的原因才导致了夏侯渊的战死。
据《三国志•夏侯渊传》及《三国志•张郃传》的记载,刘备对于定军山的围攻计划是非常周密而细致的。他将全军一万余众分成了十支队伍,向夏侯渊的定军山防御阵地发动进攻,目的是通过十个不同地点的进攻来寻找守军的防御漏洞。而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张郃镇守的东部阵地出现险情,使得夏侯渊构筑的防御体系出现重大危机。
据《三国志》相关传记记载,刘备发动攻势后,张郃负责的东部阵地遭到刘备猛攻。张郃亲自率部迎战,却被刘备击败。不得已之下,张郃向夏侯渊求援。夏侯渊随即从自己负责的南部阵地调拨了一半兵力增援张郃,造成自己的防御兵力不足。这一不得已的举动也令夏侯渊招致杀身之祸。
夏侯渊防御力量减弱,终于令战局出现重大逆转。刘备随即下令集中优势兵力向夏侯渊镇守的南部阵地发动总攻。《三国志•张郃传》载:“备于走马谷烧都围,渊救火,从他道与备相遇,交战,短兵接刃,渊遂没。”
那么,夏侯渊南部阵地的防御漏洞是谁发现的呢?按照小说的描述,这个人便是刘备的谋士法正,这一点也符合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法正传》载:“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
不过,除了法正之外,还有一人也是歼灭夏侯渊的有功之臣,只不过此人在定军山中的表现却被小说作者忽略了。这个人便是黄权。据《三国志•黄权传》载:“然卒破杜濩、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由此可见,黄权在定军山一役中的突出表现。小说作者之所以忽略了黄权的表现,主要还是因为要突出法正的形象。
那么,夏侯渊是否如小说所言是死于黄忠刀下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此战结束数十年后,后主刘禅在召见背叛曹魏归顺蜀汉的夏侯渊之子夏侯霸时曾经亲口表示,夏侯渊是死于乱军当中的。因此,他是被一位或几位没有留下姓名的黄忠部下士卒所杀,而并非由黄忠亲自斩杀的。
除了夏侯渊之外,还有一位年少有为的将领死在了定军山。此人便是夏侯渊年仅十三岁的儿子夏侯荣。据《三国志•夏侯渊传》注引《世语》载,夏侯荣是夏侯渊的第五子,早年便以精通典籍、聪慧过人被誉为“神童”。夏侯渊奉命镇守定军山时,夏侯荣也身处前线。夏侯渊战死后,部下打算掩护夏侯荣离开战场,却遭到夏侯荣的拒绝。夏侯荣表示:“君亲在难,焉所逃死!”
此后,夏侯荣拔出宝剑冲入敌阵,最终死于乱军之中。令人遗憾的是,夏侯荣这位少年英雄的事迹也与黄权一样被小说作者所忽略。因此,大多数读者对于夏侯荣这个死于定军山的“神童”并不知晓。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新闻 » 在定军山一役中,除了夏侯渊阵亡外,还有一位神童血染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