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今日热点 时事资讯
娱乐头条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首页 > 头条资讯 > 演习

中国周边传出4声巨响,俄朝凭绝对实力,给全世界做了次战略宣示

日前,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在普京总统的指挥下,俄罗斯完成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并且成功试射了三枚不同型号的洲际弹道导弹,准确击中了预定的目标,导弹的个性既定性能也达到了参数标准。

(俄罗斯成功试射三枚洲际弹道导弹)

从俄方公布的信息来看,这三枚洲际弹道导弹,是从三个不同地点发射的,首先第一枚“布拉瓦”潜射洲际导弹,是在俄军“奥列格大公”号战略核潜艇从鄂霍次克海水域发射的,第二枚“青斑”,是在“新莫斯科斯克”号战略核潜艇从巴伦支海水域发射,最后一枚“亚尔斯”,则从俄西北部的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

据俄方介绍,其中第一枚“布拉瓦”,是俄方最新的海基三级固体燃料潜射导弹。这种导弹从1998年开始就研发了,2004年开始了第一次试射,到现在为止共进行了40多次,现在已经开始正式服役了。这款导弹射程超9000公里,能携带六到十个核弹头,对不同位置的目标进行打击,并且其可以从北极冰层下发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俄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的司令曾表示,这款导弹的优点就是,任何反导系统都无法拦截。

第二枚“青斑”,属于三级液体燃料弹道导弹,相比于“布拉瓦”,它具有更强的推力,射程也更远,达到了11500公里。这款导弹主要装备于俄军的“德尔塔3”“德尔塔4”级战略核潜艇上。

对于俄方而言,洲际导弹以液体燃料为主的研发经验非常丰富,甚至是从苏联时期就开始了,在“布拉尔”研制进度不如预期的情况下,俄方曾多次对“青斑”进行改进并试射,且成功率极高,到现在为止,这款导弹仍是俄海基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总统普京)

最后一枚从陆地发射的“亚尔斯”,则也是固体燃料,但其服役于俄战略火箭军。2007年的时候首次试射成功,射程达1.1万公里。这款导弹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两种发射方式,一种是同各国发射井固定部署,钢筋混凝土掩体进行保护,难以被摧毁,另一种是公路机动发射,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在此次试射结束后,普京说了这样一句话:俄罗斯不准备介入新的军备竞赛当中,但是要把核力量,维持在必要且充足的水平上。

要知道,现阶段国际局势是非常紧张且敏感的。俄乌冲突尚未结束,巴以冲突也愈演愈烈,亚太局势更是一触即发,而另一边美国大选也即将开始,在这样的敏感时刻,俄方一次性发射三枚导弹,究竟是要传递什么样的信号呢?

对于普京而言,通过此次试射活动,想要实现的目标有三个。

首先是展现自身实力,打破外界对于俄罗斯军事实力的质疑。

今年九月份的时候,美西方曾通过卫星,拍到俄罗斯在其北部的一个航天发射场进行了一次洲际弹道导弹的试射活动。并发现俄方发射井处有一个62米宽的大坑,外面也是大面积损坏,这就让美西方推测称,俄方这枚导弹在点火或者发射后不久就爆炸了。

虽然俄方对此进行了否认,但是美西方仍是大肆宣称,称此次失败证明了俄罗斯在高端军事技术上的不足,同时将其解读为乌克兰信息战的一次成功案例。

所以如今普京切身指挥下,俄方一次性成功发射三枚弹道导弹,有效击破了西方的谣言,并用实际行动破除了国际社会对俄罗斯军事实力的质疑,向外界传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俄罗斯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军事强国。

(朝鲜也成功试射洲际弹道导弹)

其次,就是要通过此次试射活动,画出俄罗斯的红线来。

俄乌冲突以来,普京画过好多条红线,比如说不能军援乌克兰,不能给乌克兰重武器、战机,以及远程导弹等,但后来都被突破了,这次三弹齐发,虽然是洲际导弹,没有带核弹头,但明确是指向美西方的。如果核武器是一支笔的话,这次就是用他画的红线,说明俄方在美西方持续下场的情况下,已经亮出底牌了。

对于俄方而言,通过此次核威慑力量演习来施压美西方,一定程度上是能影响西方国家在援助乌克兰问题上的决议计划的。

加上这个时间点恰是美国大选总统之前。此前特朗普就曾表示,自己当选后要在一天之内结束俄乌冲突,而若是俄方拒绝了特朗普的提议,后者会不会越线向乌方提供更多的武器,对俄腹地进行打击,也是俄方要考虑的一大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俄方有必要亮一亮自己的底牌。

最后,则是稳定一下国际局势。

最新消息显示,俄方在发射3枚洲际弹道导弹后,朝鲜方面也紧随其后,从平壤一带向东海发射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同时朝鲜外相也在俄进行访问,这种默契性举动,更像是一次战略层面的宣示,表明两国在面对共同压力时的某种默契和可能的合作基础。

面对这种情况,美国及其亚太地区的盟友,就要重新对区域局势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估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中国周边传出4声巨响,俄朝凭绝对实力,给全世界做了次战略宣示

分享到:更多 ()
来源:跳高的鱼 编辑:演习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