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阳光明媚,毕节一中的校园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金黄的银杏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操场上,学生们齐声高喊着整齐的口号,步伐矫健,充满活力。在这片充满生机的校园里,教科处副主任朱启平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坚定与温柔。自2013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他意识到,自己的教育使命不仅是教书,更是用温暖、尊重和理解去点燃学生们对未来的热情。
朱启平的童年在七星关区的偏远村庄度过,家境贫寒的他早早明白,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在初中时,为了负担学费,他常常在放学后与其他孩子一起在小工地上劳作。夜晚,他在微弱的灯光下翻阅课本,心中默念着一个信念:“只有知识能改变我的命运。”2007年,国家推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他抓住这个机会,经过三次高考的拼搏,终于以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
在北师大的学习中,朱启平的视野逐渐开阔。学校的关怀如一束温暖的光芒,照亮了他的人生道路。他创办了“贵州岩口爱心支教队”,每年带领志愿者回到家乡,为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北师大给了我一束光,我希望用这束光照亮更多孩子的未来。”他坚定地表示。
回到毕节一中后,朱启平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批学生。他从第一堂课起,便在教室的每个角落走动,用心灵感知每位学生的表现。夜深人静时,他常常在梦中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内心涌动着难以言表的喜悦与幸福。
作为高二(22)班的班主任,朱启平的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午备课,下午上课,晚上辅导,日复一日。他所教的五百多名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牵动着他的心。在课堂上,他和学生们亲如一家,大家亲切地称呼他“启平哥”。他时常通过信件与学生交流,回应他们的每一个问题、困惑与梦想。“这些名字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鲜活的生命和跃动的灵魂。”他在日记中深情地写道。
朱启平坚信,教育的核心在于温度与尊重。他说:“我不希望你们仅仅成为解题的机器,而是在课堂上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学习的乐趣,领悟知识的力量。”在每一堂课上,他都将这份信念倾注其中,让每一次教学都成为与学生心灵的深度交流。
他在每个学生过生日时,都会亲手写下贺卡,用鼓励的话语陪伴他们成长。“11年来,我已经写了1658张明信片。”朱启平微笑着说,眼神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辉。每当收到学生的求助信,他都认真回复,倾注心血,给予温暖与支持。
曾杰(化名)是一位来自织金的学生,曾向朱启平倾诉家庭的经济困难。了解到他的处境后,朱启平和妻子决定每月资助他400元,直到他顺利考上大学。如今,曾杰已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大三,他感慨道:“启平哥的支持让我勇敢追梦,我永远感激他。”
作为一名教师,朱启平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更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心理健康。他和妻子用自己的工资资助了十余名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克服求学路上的困难。他的无私奉献精神让他多次获得“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等荣誉,但最令他欣慰的,依然是学生们亲切称呼他的“启平哥”。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愿做那把小小的火炬,用微弱的光明照亮孩子们的求学梦想。”朱启平坚定地表示,他希望未来能够引入更多教育资源,让更多孩子体验到优质教育。他深信,乡村孩子们同样能够拥有光明的未来,而他将为此不懈努力。
本网记者:张杨
一审:韩春华
二审:孙延
三审:马本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老典型 新风采】朱启平——用温暖点亮毕节教育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