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景骁轶记者杨泠)盛夏三伏天,“冬病夏治”忙。眼下“三伏天”虽然未至,但6月21日开诊的市中医院“冬病夏治”门诊现场却火热一片,1个多小时就有40多位市民乐享“热养生”。
屋外细雨绵绵,诊室内药香阵阵。上午9时,位于市中医院门诊三楼的“冬病夏治”男、女诊室内,已有不少患者在趁热打“贴”、做督脉灸。
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刘鸿燕介绍,“冬病夏治”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体现了中医“春夏养阳”与“天灸”的理论。“冬病夏治”是指将冬天容易发生或者加重的疾病,比如哮喘、气管炎、脾胃虚寒、痛经、关节疼痛等,在夏天进行治疗。“这些‘冬病’,大多数是因为患者体质虚寒、阳气不足所致,趁着盛夏季节这些‘冬病’有所缓解的机会,采用三伏贴、针灸、中药调理等方法辨证施治,可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刘鸿燕说。
话语间,刘鸿燕脚步不停,穿梭于两个“冬病夏治”诊室间,指导中医师为受治者治疗。
在一众患者之中,56岁的田女士可谓资历最老,今年是她连续16年接受“冬病夏治”。多年前,田女士因哮喘第一次来到市中医院,尝试“冬病夏治”,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此后,每到夏季,她总会到该院针灸科“报到”,巩固病情。
“我院针灸科‘冬病夏治’的主要治疗措施是督灸和三伏贴。督灸铺灸面广、火力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及。”刘鸿燕说,督脉为“阳脉之海”,补益机体一身之阳。三伏贴多根据不同的疾病辨证论治,选择不同的穴位和药物进行治疗。目前,针对不同人群,市中医院研制出6种不同的贴敷药方,获得患者普遍好评。
当天的“冬病夏治”门诊,除了中老年人,还有一些年轻的身影。以疗效圈粉,中医特色“冬病夏治”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95后”患者刘女士因颈椎问题和畏寒,今年首次尝试了督脉灸,“今天特意请假过来的,灸完后感觉浑身热乎乎的,很舒服。”
刘鸿燕介绍,“冬病夏治”是一个持续性的治疗过程,从夏至至末伏,历经50余天,要想发挥出最大疗效,贵在坚持,切不可见好就收,半途而废。此外,“冬病夏治”并不适合所有人,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中医认为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以及一些与免疫功能低下相关的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具体来讲,包括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易过敏等。而患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的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处于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孕妇及两岁以下的儿童应禁用或慎用“冬病夏治”疗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市中医院“冬病夏治”门诊火热开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