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戛纳电影节落下帷幕。
美国导演肖恩·贝克,凭借新片《阿诺拉》拿下金棕榈大奖。
作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独立电影人之一,他一直以低成本拍摄个人风格强烈的电影。
关注边缘人群,坚持艺术探索,成为好莱坞主流大片之外一个独特的存在。
在此,鱼叔恭喜这位50岁+的导演终获认可。
同时,也想到了另一位拍摄独立电影出身、不愿投身好莱坞主流叙事的导演,昆汀。
相比之下,昆汀幸运得多。
早在30年前,31岁的他就凭借第二部电影长片《低俗小说》摘得金棕榈大奖。
而且,谁也没想到,这部影片极大地引领了全球电影的风潮,对后续许多电影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借着电影上映30周年纪念,鱼叔就来带大家重温这部电影。
即便到了今天,这依然是一部不过时的经典之作。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其实整体口碑一般。
远不如30年前的那一届,竞争激烈。
1994年,一同角逐金棕榈奖的华语片就有两部,而且都很高能。
张艺谋的《活着》和杨德昌的《独立时代》。
另外,李安的《饮食男女》是戛纳「导演双周」单元首部开幕的华语电影。
有「俄罗斯的斯皮尔伯格」之称的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带来了重磅电影《烈日灼人》。
先是赢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次年又摘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新片《红》。
这也是他名垂青史的《蓝白红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此外,还有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的《橄榄树下的情人》。
意大利名导南尼·莫莱蒂的新片《亲爱的日记》。
法国群星荟萃的顶级古装大片《玛戈皇后》。
美国大咖科恩兄弟的新片《影子大亨》。
……
不过,最终摘得金棕榈奖的却是《低俗小说》。
而对昆汀来说,这还只是他导演的第二部长片。
昆汀赢得的不止是名誉,还创造了票房神话。
《低俗小说》以800万美元(演员片酬500万)的成本,收获全球2亿美元的票房。
如今,它已成为影史上著名的低成本高票房的范例之一。
昆汀强烈的个人风格在片中展露无遗。
最显眼的,是对于类型叙事的解构。
首先,是解构人物。
源头上,《低俗小说》是一部黑帮犯罪电影。
但本片里的黑帮人物,既不像《教父》《美国往事》里那样严肃深沉,诗意隽永。
也不像《疤面煞星》《好家伙》里那样凶狠暴烈,令人生畏。
而是被昆汀打造成活生生的小人物,放入到日常生活的情境中。
在办事前,会一路闲聊有的没的。
爱吃汉堡、喝雪碧。
能在舞台上跳着风情万种的扭扭舞。
也能脱下酷酷的黑西装,换上随意的休闲T恤。
大摇大摆地将手枪插入松松垮垮的沙滩裤里。
在人物解构之外,则是解构主题。
昆汀的电影从来不去尝试表达什么。
他首先关心的是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我并未尝试表达什么,而是在创作能够产生意义的人物和故事。
——昆汀
最有特点的,是在电影中融入了大量的流行文化元素。
以此让电影充满了令人心潮澎湃的桥段,娱乐感十足。
昆汀用1960年代的冲浪音乐,作为电影的基本配乐。
在他看来,冲浪音乐就像摇滚版的莫里康内音乐。
充满了意大利西部片的激情和狂野。
而电影里的人物也会随着音乐起舞。
放在整个故事里,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
只是为电影增添了一种令人愉悦的纵情时刻。
除了音乐舞蹈,迷影元素也是昆汀最多引用的内容。
他从大量的观影记忆里,寻找有趣且合适的桥段拼贴到自己的故事里。
影片里最神秘的发光手提箱,就是源自50年代的老片《死吻》。
而喜欢在杀人前念一段圣经的设定,则借鉴了一部日本忍者连续剧《影子军团》。
剧中的忍者首领,在杀死对手前,都会发表一番消灭邪恶的宣言。
流行文化,常常被视为一种庸俗的、无营养的文化垃圾。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化社会的大部分人,几乎都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成长。
电影、漫画、摇滚乐、通俗小说、娱乐明星……
流行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背景,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而昆汀在电影中加入大量流行文化元素的同时,也融合了许多艺术电影的形式。
这就使得,《低俗小说》看上去既通俗,又高级,既娱乐,又艺术。
比如其中很多设计,都能让人想起法国新浪潮的电影大师戈达尔。
女主角乌玛·瑟曼的妆造,会让人想起戈达尔的前妻安娜·卡里娜。
又比如那段最出名的扭扭舞。
灵感来自于《法外之徒》中的餐馆舞蹈。
而在电影之外,昆汀将自己的制作公司取名为「ABandApart」。
正是在致敬戈达尔的《法外之徒》(原名《Bandeàpart》)。
昆汀毫不遮掩自己对戈达尔的尊重和喜爱。
在《低俗小说》上映后的一次采访中,他就是这么说的:
戈达尔教会了我打破规则的乐趣、自由和快乐……戈达尔之于电影,就像鲍勃·迪伦之于音乐。
昆汀将美国黑帮片与法国艺术电影相嫁接。
将刺激的犯罪情节与日常的生活情境相穿插。
将激情的摇滚乐、轻松的流行文化以及各种迷影段落,拼贴到自己的电影叙事之中。
这一切打破规则、来所不拒的手段,正是《低俗小说》的精彩之处。
我到处抄袭,大艺术家亦是如此。他们从不致敬。
——昆汀
现在看来,30年前的戛纳将金棕榈颁给《低俗小说》这样的电影是极其大胆的。
大部分荣获金棕榈的影片,都是具有很强的议题性。
或具有深刻的现实观照,或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价值。
但《低俗小说》可谓毫无表达的意图可言。
昆汀从头至尾都不是一个具有严肃表达欲的电影作者。
却依然能将一部「低俗」「无内涵」的犯罪故事,打造成了一部荣登电影艺术殿堂之巅的伟大电影。
他的胜利,完全凭借的是故事的魅力,是叙事的艺术性。
在非线性叙事的处理下,一个普通的故事能重新焕发光彩。
《低俗小说》里的几个故事,恰如片名,都是一些非常烂俗的情节。
一对雌雄大盗,计划打劫餐馆;
一个黑帮杀手,陷入与老大妻子的三角恋;
一个地下拳击手承诺打假赛却反悔,私下让自己大赚一大笔。
如果按照常规叙事手法拍,很容易让电影变得无聊乏味。
然而,昆汀打乱重组后,让几个小故事和角色不断跳跃,电影立刻变得趣味盎然了起来。
最有意思的,就是让男主文森特「死去活来」。
前一幕还惨死厕所,下一幕又活蹦乱跳。
如此一来,就极大增加了故事的新鲜感。
让电影变成一种可以反复玩味、来回寻找线索的游戏。
我死了
我活了
非线性叙事的另一大好处,是有助于塑造更加生动的角色。
同样一个人物,在不同的故事视角和时间线里,会有不同侧面的呈现。
就拿文森特来说,他在三个故事中都有出现。
有时,他是绝对主角。
陪老大的妻子吃饭跳舞。
这时的文森特,是个优雅浪漫的调情高手,情商高超,舞技绝顶。
最大的困扰,是在情欲面前如何保持理性和忠诚。
有时,文森特是配角,搭档的朱尔斯是主角。
在朱尔斯的絮叨和强势面前,他显得低调,被动。
同时又与搭档保持默契。
还有时,文森特纯粹成了个龙套。
唯一的戏份是从厕所出来。
刚露面,就被这段故事的主角布奇打死了。
打乱时间线叙事,其实也是打乱视角。
多视角叙事能让角色更加立体,且更加鲜活。
就好比看一个盒子。
正面看,侧面看,上方看,所看到的都有所不同。
只有从各个角度反复看,才能真正看出盒子的全貌。
《低俗小说》中的几位角色都是如此。
在他自己的故事里,是绝对男主,充分散发着个人光芒。
但在别人的故事里,甚至可以不值一提。
这种多视角叙事的手法,能从最大程度消解主角光环,展现角色的真实面貌。
从而也让观众对角色有更深的同理心,且为剧情的走向更加感到意外和兴奋。
我一直在电影中运用小说家写小说时遵循的原则: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叙事。
——昆汀
上世纪90年代,全球电影掀起一场叙事革命。
而引领这场潮流的先驱,便是昆汀。
在《落水狗》《低俗小说》陆续获得成功之后,他的非线性叙事手法也被许多导演拿来运用。
1996年,《猜火车》里大量的闪回交错叙事。
1998年,《罗拉快跑》里游戏重生般的循环叙事。
同一年,《两杆大烟枪》里多重视角的切换叙事。
2000年,《记忆碎片》里将正序和倒序打乱的U型叙事。
华语电影里,也有不少导演深受昆汀的影响。
比如姜文。
他不只是教过昆汀一句「牛逼」。
还将昆汀那套叙事手段学得透彻。
当然,两人更像是惺惺相惜,互相切磋学习。
又比如程耳。
他曾直言昆汀是他最爱的导演之一。
在《边境风云》和《罗曼蒂克消亡史》里,从叙事结构到暴力元素的运用,都有明显借鉴昆汀的影子。
不过,也有学习昆汀学失败的反面例子。
像是李非的《命运速递》。
尝试玩非线性叙事,但剧本的硬伤和做作的风格,则让电影观感极差。
最终只落得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局面。
对常规类型的电影,或一些小成本电影而言,玩弄叙事结构确实能焕发生机。
但是,讲好一个精彩的故事,始终是拍好一部电影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
并不是说,复杂的、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就一定比常规叙事结构高级。
正如昆汀后来的许多电影,也并没有很复杂的叙事结构,且都是按照线性发展的。
真正的要义在于,要为每一个故事,找到最适合讲述它的最有趣的叙事方法。
这需要花大量时间耐心打磨讲故事的技艺,而不是拿来一套可以屡试不爽的模板。
《低俗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
正如片名,如果只是简单复述故事情节,那确实容易成为一部不入流的「低俗小说」。
既无严肃议题,也无现实对照,更无深刻内涵。
但是,在昆汀巧妙的叙事手法和独特的视听风格加持下。
这部不起眼的低俗小说,一跃成为了满是趣味的影史经典,影响了后世30年的创作风潮。
昆汀和《低俗小说》的成功之路,并非一种投机取巧的捷径。
而是建立在昆汀对电影的极致狂热,以及对叙事类型、电影艺术、流行文化的大量积累与深入钻研之上。
他向来将剧本的重要性,摆在第一位。
包括他后来的几部作品,都是多年打磨,亲力亲为。
因为他太清楚,一个好剧本才能诞生出一部好电影。
在我看来,现在的电影90%的问题都出在剧本上,讲故事已经成了一门失落的艺术。
——昆汀
30年后的今天,影视制作呈现日益套路化的趋势。
像昆汀这样敢于突破常规,并认真打磨剧本的手艺人,反而日渐稀缺。
在议题化、流量化的时代,拍电影的捷径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了讲好故事这门古老且费时费力的手艺,也忘却了这才是电影的永恒魅力之一。
而在今天,呼唤一场新的电影叙事革命,已然迫在眉睫。
正值《低俗小说》上映30周年,鱼叔在策划今年的电影T时,就想到了它。
因为,《低俗小说》不仅仅是一部电影,也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了独立电影的崛起。
它打破传统叙事模式的手法,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即使30年了,依然不过时。
所以构思在1994主题的时候,《低俗小说》成了我的必选项。
关于独立鱼电影T的设计、用料、克重、质量,鱼叔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绍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感兴趣的鱼友,可以戳上一篇文章《30年了,她依然霸榜影坛第一》。
也可以直接点小程序。
希望独立鱼电影T,可以成为鱼友日常穿搭中的一部分。
永远热爱电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内娱最缺的,就是这样的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