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厦门日报有知有味上思政双十中学拓展学生实践平台和路径,让思政课“活”起来
文/本报记者佘峥图/本报记者林铭鸿(除署名外)在奔跑中遇见“李大钊”、在舞台剧中走进革命岁月、在操场上经历“长津湖战役”……双十中学不断拓展学生实践的平台和路径,让学生在行走中、在演绎中上思政课,通过亲身参与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
双十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欧阳玲说,“爱国”是百年双十一以贯之的主旋律,我们的思政课不仅要在课堂上讲、在现代语境下讲,也应该在“田野”中讲、在历史场景中讲,将“想得到的美丽”演化为“看得到的风景”“走得到的景点”。
搬到操场“新青年”为新青年打CALL上周三,双十中学举行一场校园跑,学校团委书记刘昕悦说,这不仅是一场智慧和体能的较量,更是“一次跨越百年的心灵对答”。
540米长的赛道,以“觉醒年代”为主题,将“10后”学生带入百年前激情燃烧的岁月——操场四周,鲁迅、李大钊、陈独秀等“新青年”的肖像和标语,不时映入奔跑青年的眼帘。组织者说,就好像百年前的他们在目送百年后的我们,见证着我们走出自己的青春之路。
除了这些觉醒青年的肖像,五四精神还在沿途摊位等待新青年——组织者设计和五四有关的问题,答出问题,得到的奖品也和五四有关。
学生们还可以穿自己喜欢的服饰奔跑,有位同学既高兴又遗憾:时间太紧了,否则就想穿美团外卖服上场奔跑!他准备下一次付诸实施。
不仅校园跑,每年一次的趣味运动会,双十中学也会适时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有一年“六一”儿童节,学校在镇海校区操场上还原了长津湖战役的历史背景,同学们体验匍匐前进决战死鹰岭,投掷手榴弹炸水门桥,躲避空袭强攻新兴里……一名陈姓同学写下自己感受:“匍匐前进时,趴在草地上短短几米就让我感到手脚疼痛,几次想放弃,又想到志愿军在雪地上英勇作战的样子,重新鼓起勇气,向前爬。”她说,这次体验激励着她,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要勇往直前。
搬到舞台用课本剧“打开”红色记忆双十枋湖校区一幢楼的墙壁上写着:热爱祖国,从热爱家乡热爱学校做起;热爱人民,从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做起。欧阳玲说,它强调了爱国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
这是双十中学将深刻的思想、抽象的道理深度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实践场景的体现。这种富有实际意义的递进式的思政传统,在双十中学一年一度的“四节同庆”联欢晚会体现得淋漓尽致。“四节”指的是每年的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和双十的校庆日。
双十团委学生会文艺部负责人郭晨蕾同学说,每一届双十人,都要用念师恩、感校庆、度佳节、庆国庆四个递进篇章叙事,编排晚会节目,推动晚会主题升华。
类似的活动还有双十中学“奥斯卡”比赛——一年一度的课本剧比赛,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将课文编成舞台剧,在舞台上演绎它。今年,高二学生演绎的课本剧包括《党费》《小二黑结婚》《白洋淀》等,其中引发热烈反响的是高二(10)班和高二(19)班的《与妻书》,年轻的学生慷慨淋漓地展现了革命烈士如何挚爱一人、心怀天下人而舍身赴死的无畏无悔。
爱生、爱校、爱乡、爱国的传统,如同火炬般,在一代代学生中传承,并驱使他们看到远方。今年3月,双十中学第一次面向全市学生社团举办“致山花的一封信”慈善义演义卖活动——召集不同学校社团展示风采的同时,还举行义卖,募集慈善资金捐赠给山区求学儿童。
徐雯萱是双十中学团委学生会网络科技部成员,在耗尽力气参与策划活动后感叹道:“青春真好,有热血、有干劲,有责任。”搬到校外依托在地资源讲好厦门故事双十中学还把思政课堂搬到厦门的城市角落。每年暑假,双十中学都和厦门郑成功纪念馆联合承办厦门市中学生鼓浪屿传统文化研学夏令营。学生们在郑成功纪念馆、日光岩郑成功遗址、皓月园和鸿山公园,探寻民族英雄郑成功史迹。
双十中学德育处副主任王翠霞说,学生们分成六组汇报体会,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些新时代少年对民族历史和国家未来的深入思考——行走的大思政课背后是对学生们知识检索、独立思考、自我展现、团队协作等种种能力、综合素养的考察。
双十中学还依托在地资源,与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厦门烈士陵园、鼓浪屿文旅中心、中华街道办等合作,给行走中的青少年讲好厦门故事。例如,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与双十中学馆校衔接特色校本课程讲授了《鼓浪屿老别墅》《厦门地名的由来》《非遗话厦门》《郑成功带你游“特区”》等主题课程。
校方说,以本土建筑和文化为载体的思政课,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丰富的教育内涵,还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让爱国爱民的宏大叙事落到具体可感的生活中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有知有味上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