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今日热点 时事资讯
娱乐头条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首页 > 头条资讯 > 科技

快手的AI叙事:要起飞,也要落地

文|阑夕

看完快手今年的磁力大会,才意识到朱啸虎的AI暴论可能有一点还真没说错:

和旨在供养一个电子上帝出来的美国同行相比,大多数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没有了烧钱的窗口,所以在追求AI发展的过程里尤为注重实务主义,能不能创造经济价值,或者说更直接的说现金价值,是一切技术应用的先决条件。

表面上看,快手发布AI产品的节奏,和行业里基本保持一致,有自己训练的千亿参数大模型,有对标Midjourney的文生图工具,有一键克隆真人音容笑貌的数字人,但在应用层,这些技术的服务对象非常明确,那就是快手站内的经营者。

这里的经营,既包括内容创作,也覆盖了广告投放,而AI的职能,就是为整个效率体系实现绿皮换高铁式的回报,最终拉动整个生态体系的经济动能,直白的说,就是为快手的盈利做出贡献。

在人声鼎沸的市井里数铜板,连AI也要变得「俗气」起来。

···

事实上,还真有ABI这么一个概念,如果对应的AGI是人工通用智能(Artificialgeneralintelligence),那么ABI则是人工商用智能(ArtificialBusinessIntelligence),认为强大的机器算法有助于在高度不确定性的市场里创造稀缺的确定性。

为商业场景服务的AI产品,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和买单者之间的关系极其纯粹,只要剩下来的成本和新增加的收入加起来大于技术购买费用,就不必操心留存的问题。

就在不久前,QuestMobile对国产消费类(2C)AI产品有过一次摸底调查,即使是排在头部的Top10级别产品,平均下来的用户活跃率也只有10%,3日留存率更是不足30%,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交错起来,就很难绷。

相比之下,今年第一季度,快手的AIGC视频在客户里渗透率达到24%,UAX(自动投放)客户的渗透率更是高至40%,这倒未必是因为快手拥有绝对的技术领先地位,而是找对了场景,找准了价值。

时至今日,短视频和直播固然影响巨大,但是拦在企业面前的成本还是不小,这里的成本,也包括心智成本:怎么选素材、怎么投流、怎么转化、怎么跟单……似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设立专门的岗位。

行业里一般会把这类成本称作学费,很形象,因为交学费和能毕业,是两码事,无论是从零到一的自建团队,还是满世界找TP公司,最后核算起ROI来,都不一定能打正,而一切投入,则都成了沉没成本。

在现阶段里,AI做不了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以其强大的算力去优化流量链路里的每一个节点,挤出更有效率的做法,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林林总总的提升积累起来,就是实打实的利润增量。

···

根据快手公布的数据,来自AI生产的短视频素材在其站内推动获客成本降低了62%,这是相当直观且有说服力的表现。

细究起来,这不只是用AI做视频的成本变低了,在传统投放里,企业可能需要做数十条素材去做测试,找出效果最好的那一条后,再重点加热,理论上来说,测试素材的数量越多,就越是能够触及到最优解。

人力有时而穷,但AI最擅长穷举了——事实上,Transformer的架构就是基于穷举法产生的——把AI当成不要工钱、任人差遣的廉价劳动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就批量化的制作出几百条素材,这样的「富裕仗」,是短视频的经营者们从来没有打过的。

技术原理可以讲得天花乱坠,操作本身其实倒是朴实无华,它有点像文生视频的过程,只是视频并不全是由AI凭空创作出来的,而是由快手在近乎无限的站内素材库里,自动选择符合企业客户提交的关键词需求,自动剪出投放素材丢出去跑量,不需要任何一个额外的人力投入。

是的,OpenAI的Sora很酷,连好莱坞都在担忧被颠覆,但很明显,有些AI产品天然就是为了服务极致的创造力而生的——比如Sora挑选的测试伙伴都是各种电影工作室——但是除了赋予那些本就跑在前面的人更快的速度之外,如果只剩下放大传统业者对于AI的畏惧或是焦虑,那么科技的普惠意义,就会荡然无存。

从这个角度来看,快手研发AI的方向,和这款产品一贯以来的风格意外的吻合上了,它的平台给予普通人、普通的生活也能被看见的机会,而它的AI,对标的是行业顶流,但用来支持的,绝大多数都是原本没有机会和能力享受到这波AI浪潮的人。

···

快手在磁力大会上分享了一些传统行业使用AI的商业案例,甚至让人感觉到快手的设想极具颠覆性:把生意做到快手里,可以根本就不用懂得怎么去做短视频。

乍看之下,这是相当反常识的说法,因为不光是短视频,大多数内容平台,都遵从着做号、做内容、做转化的游戏规则,而快手则认为,像是律师事务所这样的机构想在快手找客户时,并不只有把每个律师都推出镜当网红这一条路可走,尤其是律所本身的业务能力和它们对于短视频的驾驭,又并非能够直接划上等号的。

一般来说,这条链路就到此为止了,如果不能成为短视频生态里的一分子,就无法分到那块近在咫尺的流量蛋糕,但快手想要在未来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因为律所服务是标准化的,所以它们只需要出价——能花多少钱,买一条线索——然后快手的AI系统,就能在这个出价范围内,为律所完成一站式的广告投放。

但这同时也不是只把快手当成一个获客渠道,而是用工业化的智能设施把客户经营快手的成本降至最低,当越来越多的互动行为都积累下来,AI也就能够实现千人千面的作用,给企业打理它在快手上的生意。

专业的内容创作者当然可以全栈化,也就是从生产到变现全都一手抓,但要求每个想在短视频平台里掘金的企业,也都先拿到内容创作的门票,这是不现实的,或者说是一种思维定势造成的误区。

而快手的解题方法,在过去可能行不通——因为既没有足够聪明的工具,也缺少规模化带来的流程——随着新兴技术的跃升,以及平台穿透数据的可量化性,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

于是,企业可以回归最根本的价值,也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专业分工之外的事情,交给平台提供的智能经营服务,其实在电商行业,早已普及了这种全托管的模式,而在内容行业也做出托管设定,已经逐渐成为趋势。

更重要的是,对快手来说,替广告主操心赚钱的事,也是在为自己考虑。

···

快手的2023年全年财报,其实相当亮眼,月活稳破7亿的同时,年收入也迈过千亿级别,达到1134.7亿人民币,而且年同比增速是在变快的,从前年的16.2%,上升到了去年的20.5%,在同期的经济形势下非常难得。

不过快手的高级副总裁、负责商业化业务的王剑伟,还是讲了一个简单且直接的数学算式:

中国互联网用户在快手里的消费时长,占到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大盘的10.9%,但快手在中国数字广告市场的份额,却只有5%,差了一半,换算下来就是还有500亿人民币的盘子是空的。

这意味着快手的商业化潜力,还没有被充分释放出来,有一些流量,和一些预算,相互找不到对方,而其原因,自然可以反思为平台做得还不够好。

理解了这种痛点,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快手在一场经营主题的大会上,大谈技术的应用与收益,包括它的AI叙事,既踩在风口上,又没那么架空,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落在实处。

如果说智能手机的摄像头降低了表达的门槛,并让我们迎来了一个短视频的大时代,那么AI也在肉眼可见的降低经营的门槛,把用短视频搞钱的巨大工程封装到了一个个功能按钮里。

当快手的数字人已经能够支持最多2200路同时直播——且单个数字人的转化率差不多可以做到真人的90%——所有的玩法、规则、标准都会发生变化,那么站在求变的这一边,终究是积极的信号。

科幻作家特德·姜说大模型是对世界的高效率压缩,对于那些想在快手长期经营的商家而言,让AI来压缩快手的数据并筛选自己最需要的回馈——怎么创作、怎么投流、怎么开播、怎么变现——是刚需里的刚需。

就像程序员把AI称作副驾驶,快手也为所有经营者定义了它所提供的AI角色,一支帮你省成本、提收益的运营团队,而且算力不需要假期,更没有办公室政治,能否把它用好,会成为未来企业用户掘金短视频/直播平台的成效分水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快手的AI叙事:要起飞,也要落地

分享到:更多 ()
来源:阑夕 编辑:科技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