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今日热点 时事资讯
娱乐头条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首页 > 头条资讯 > 情感

真正的爱,从放弃“对的人”开始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简单心理

(ID:jdxl2000)

作者:简单心理

前几天和朋友们聊天发现,大家在恋爱关系中的担忧虽然不同,但却有相似之处:

▨小A有个喜欢很久的Crush,却一直不敢和对方见面。她总说,「等我再瘦10斤,一定把会Crush约出来。」

▨小B的恋爱谈了快一年,但觉得自己没那么喜欢对方,小B将原因归结于,「他和我心目中理想的男友形象完全不同」。

▨小C的恋爱,总在半年内就宣布结束。因为只要一进入磨合期,她就会喊停了。「是真爱就不会有那么多分歧,不是吗?」,这是小C的疑问。

虽然三位朋友的表现方式不同,但她们看待爱情,似乎都会存在一种「完美」的幻想。

在心理学研究中,这可能是因为陷入了「爱情完美主义(Romanticperfectionism)」的困境中,它指的是:在恋爱关系里,对自己和伴侣的僵化以及制定不切实际的标准(Hewitt&Flett,1989)。

或许,有些人会有所怀疑,为什么平时不怎么追求完美,做家务也会犯懒,搞工作也想躺平,但一到爱情上就变得「完美主义」了呢?

这是因为,一个人可能只是在生活中的某个领域表现得完美主义,而并非所有领域都是完美主义者(Stoeber&Stoeber,2009)。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想来聊聊,如果「完美主义」发生在爱情中,究竟会带来怎样的问题。

三种「爱情完美主义」

分别会产生哪些影响?

根据心理学家Hewitt和Flett(1989)的发现,「完美主义」其实存在三种不同的类型:「要求自我」的完美主义、「要求他人」的完美主义以及「社会要求」的完美主义。

在亲密关系中,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完美主义也会产生不一样的表现与影响。

1.要求自我的完美主义:我足够好,才配得上「爱」

要求自我的爱情完美主义者,是期待「自己」能更好一点。

Ta们总会希望,自己是一位百分百的「完美伴侣」。因此在关系中,Ta们常常会感到自责,比如:对自己不满意,觉得做的还不够好。这种自责感如果过于强烈,还会导致抑郁倾向(Hewitt&Flett,1990)。

这类人也会在亲密关系面前望而却步。心理学家Halgin和Leahy(1989)认为,完美主义者会「避免亲密关系」,因为他们担心对他人敞开心扉会导致脆弱、嘲笑和最终的拒绝。

就像电影《初恋这件小事》中,女主角小水在向心仪已久的阿亮学长表白之前,一定要变得「更漂亮」「学习成绩更好」,才敢迈出那一步。

这可能是因为小水总以为自己要非常优秀,才能被爱和接受。

(图/《初恋这件小事》)

2.要求他人的完美主义:总期待伴侣是那个「对的人」

要求他人的爱情完美主义者,是期待「对方」能更好一点。

在Ta们心中,可能会存在一个坚定的信念——只有符合自己各种期待的伴侣,才真正算得上「对的人」。

因此,在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之前,Ta们可能早早就为这个「对的人」勾勒出了一幅具体的画像,比如:相貌出众、十分温柔、肯为自己花很多钱、必须拥有相同的兴趣……

然而,这种要求伴侣「方方面面都完美」的期待,势必会迎来失望。

由于期待落空,要求他人的完美主义者也会在关系中产生更多的冲突。但Ta们往往会在冲突中表现得不耐烦、易怒、专制甚至对伴侣进行过度的指责(Hewitt&Flett,1991)。

因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类完美主义者在亲密关系中,甚至会催生出「主演和搭档效应(actoreffectsandpartnereffects)」(Kenny,Kashy,&Cook,2006)。

就好像一个人设定好了这部爱情戏的剧本和规则,而Ta的伴侣所需要做的,只是配合Ta完成这场演出。

3.社会要求的完美主义:我的爱情,必须让人羡慕

社会要求的完美主义者,是期待「关系」能更好一点。

这类完美主义者会觉得总有一双眼睛在看着自己,认为他人对自己存在着非常高的期待。因此,Ta们会希望自己的感情在别人看来,是圆满的、值得祝福的「爱情范本」。

因为害怕「爱情范本」破灭,社会要求的完美主义者可能很难适应关系中的转变与调整。

比如,当关系最初的「蜜月期」逐渐结束,双方的矛盾开始突显时,Ta们可能会通过讽刺、唠叨、要求改变、责备伴侣等更加消极的方式来应对冲突(Haringetal.,2003)。

(图/《爱在午夜降临前》)

爱情完美主义者背后,

可能都有一对「严格」的父母

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爱情完美主义」主要形成于人们的早期生活经历。其中,父母的角色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影响。

1.专制型父母,更容易养育出「追求完美」的小孩

心理学家Baumrind(1966)归纳总结了三种不同的父母养育风格:专制型养育、放任型养育与权威型养育。其中,专制型养育的父母最容易培养出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小孩(DamianLE,etal.2021)。

专制型养育包含了以下几种特征:

▨父母总是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孩子;

▨希望孩子遵守所有强加的规则,并且抱有过高期望;

▨试图塑造、控制和评估孩子的行为和态度。

这类养育风格的父母,会将批评作为家常便饭,但却吝啬于认可孩子的表现。

这使得孩子会对「爱」产生一种畸形的认知:只有完美和成功才能获得爱,而失败者是不配获得爱的。

(图/《小欢喜》)

2.完美主义者的父母,可能同样是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是具有代际遗传效应的。这意味着,完美主义的父母很有可能会抚养出完美主义的小孩。因为孩子会在无意之中,去模仿父母这些「追求完美」的行为(CláudiaCarmo,etal.2021)。

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部电影中,主角旺卡可能就具有完美主义倾向:不光在研发巧克力上追求完美,而且总会保持牙齿的干净洁白,头发的整齐利落。

他想寻找接班人也是因为「发现了一根白头发」,由此认定自己老了。

这种特质可能是来源于旺卡的牙医父亲——那个害怕旺卡有蛀牙,就禁止他吃一切糖果的人。即使早已离开父亲多年,但对完美的追求,却一直保留在了旺卡的记忆中。

(图《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3.总是目睹父母吵架的孩子,更容易对伴侣感到「不满意」

已有许多研究证实,父母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到孩子未来与伴侣的相处模式。

CansuTosun等人的研究(2021)则是进一步的,将父母关系与爱情完美主义联系在了一起。

研究了246名大学生的父母关系及恋爱状态后,他们发现:如果父母在相处中曾发生过专制、忽视或者依赖行为,比如:一方对另一方有绝对化的要求、对伴侣的情感需求视而不见……目睹过这些经历的孩子,会更容易感到伴侣没有满足自己的期望。

卸掉「完美」的包袱,

试试这3个小方法

如果你已经感受到「爱情完美主义」带给你的困扰,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1.意识到「完美主义」对你的影响

意识到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是发生改变的第一步。

如果你感受到关系中的一些负面经历,与自己追求完美的信念有关,看见它并承认它的存在。

2.扔掉众多「标准」,设置三条「底线」

对一些人来说,在爱情中追求完美,可能是为了降低「试错成本」。

但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认为,如果你既想降低风险,又不想错过爱情,真正要做的是排除Mr.Wrong,而不是执着于寻找Mr·Right。意思是,将重点集中在制定「择偶底线」,而不是「择偶标准」。

在《什么样的爱值得勇敢一次》这本书中,沈奕斐教授介绍了「三条底线原则」的方法:

▨回想过往的恋情,将所有你认为伴侣身上不能接受的问题,都写在一张纸上。

▨划去哪些相对来说你还能接受的缺点;

▨最终,强迫自己只保留三个最在意的点。

这就是你在爱情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三条底线」。

(图/《再见爱人》)

心理学家KristinNeff提出的概念,叫作「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指的是你像自己的好朋友一样,友善、接纳和充满爱的对待自己。具体来说,「自我同情」包含三个方式:

▨不评判:不对自己的行为随意下定论;

▨以温暖的心态理解自己的瑕疵和失败;

▨告诉自己,做过同样行为的人还有很多。

当我们能像朋友一样同情自己,承认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时,也会更加理解和原谅他人的不完美。

(图/《爱的修学旅行》)

沈奕斐,《什么样的爱值得勇敢一次》,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3

Hewitt,P.,&Flett,G.(1989).TheMultidimensionalPerfectionismScale:Developmentandvalidation.CanadianPsychology,30,339.

Halgin,R.P.,&Leahy,P.M.(1989).Understandingandtreatingperfectionisticcollegestudents.JournalofCounselingandDevelopment,69,222-225.

BaumrindD.EffectsofAuthoritativeControlonChildBehavior.ChildDev.1966;37:887–907.doi:10.2307/1126611.

DamianLE,StoeberJ.,NegruO.,BǎbanA.OntheDevelopmentofPerfectionisminAdolescence:PerceivedParentalExpectationsPredictLongitudinalIncreasesinSociallyPrescribedPerfectionism.

PerceivedParentalRelationshipBehaviors,DyadicPerfectionisminRomanticRelationshipsandRelationshipQualityAmongCollegeStudents.CansuTOSUN,HikmetYAZICI.InternationalJournalofPsychologyandEducationalStudies.(2021)

D.P.Bailey,WilliamE.Snell.(2005).TheeffectsofromanticperfectionismondisclosureinIntimaterelationships.

读完点个【在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真正的爱,从放弃“对的人”开始

分享到:更多 ()
来源:新周刊 编辑:情感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