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到了和平年代,他们却主动放弃好的工作环境,回到家乡当一位普通的农民,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
他们时刻牢记共产党员或解放军的准则,哪怕生活再艰难,也不愿意麻烦国家。
陈训杨就是这样一位老兵,1993年因旧战伤复发,医生不得不摘除他的左眼。
按照相关规定,他的医疗费可以报销一部分。
然而,得知家人要去找相关部门报销,他十分生气,斥责他们:
“难道我们家里没钱吗?”
说完,他拦着儿子陈坝根,不准其出门。
陈训杨当初是怎么受的伤,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独立生活,谨守本分
“你要想去登记信息,就得悄悄去拿爷爷的复员证。要是让他知道,肯定不愿意把证件交给你。”
陈坝根得知儿子陈传球要登记退伍老兵的信息时,对他叮嘱了这样一番话。
陈传球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村干部,目前手头上正在推进退伍老兵的信息采集工作。
在过去那个信息传递较为闭塞的年代,老兵退伍之后,便犹如石沉大海,几乎没有任何消息传出。
除了曾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以及那张泛黄的复员证之外,谁也无法证明那段峥嵘岁月。
尊重老兵,关爱老兵,照顾老兵,这是党中央始终坚持的政策。因此,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退伍老兵的信息采集工作,以更加温暖的姿态回馈老兵曾经的付出。
陈坝根父子俩所在的村庄,同样正在进行这一工作。陈传球自然需要发挥带头作用,拿着爷爷的信息前去登记。
但他知道,爷爷陈训杨生性低调,从不愿过多谈论参军入伍的经历。若是正大光明的将此事告诉爷爷,他一定不愿交出复员证。
无论何时何地,陈训杨都谨守党员本分,付出劳动时冲在最前方,享受成果时去守在最后面。某些明文规定的国家政策红利,他也固执
地拒绝接受。
对于老人的这一脾气,父子俩早已熟悉,而且也头疼不已。
1993年,老人在干活的时候,突然左眼疼痛难忍。他当即停下手里的活计,摸索着回了家,以为休息一会儿就好了。但他不知道,这是旧伤复发,并且非常严重,达到了失明地步。
起初,他不准备去医院检查,是陈坝根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坚持带他到医院检查。
医生给老人做了一番详细检查后,对陈坝根说:
“老人年轻时,左眼球是不是曾经受过很严重的伤。当时没条件及时治愈,落下了病根子。时间太久了,没办法保守治疗,只能摘除他的眼球。”
陈坝根原以为这只是简单的眼病,可没想到最终演变为了摘除眼球的手术。他很担心,以父亲要强的性格,恐怕无法接受这一事实,试探性的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陈训杨却接受良好,自己已经70多岁,对身体的种种变化都看得很开。
人到晚年,本来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不给大家添麻烦。就算要摘除眼球,他也没有二话。
因为他的配合,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整个治疗总共花费630元,这笔钱在90年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还好他是退伍军人,国家也有医疗政策保障。凭借着他的身份,家里人能够去镇政府拿回一部分医疗报销费用。
陈坝根本打算根据政策要求,带好所有的身份证明材料,动身前往镇政府。可在他出门前,却被父亲给叫住了。躺在病床上的老人虽然看起来有些虚弱,说起话来却掷地有声。
他非常严肃地对儿子说:
“我知道你想去干嘛,不准去!咱们家是没有钱了吗?你怎么能去找政府要钱呢?你是党员,这不是一个党员该干的事情。”
听到父亲的训斥,陈坝根停下了脚步,心中十分委屈。
这些天来,他一直非常痛苦。家里的经济状况摆在眼
前,为了这次手术,家底几乎被掏空。一家人省吃俭用,这没关系。可孩子还要读书,学费还不知从哪里来。
他离开房间,走到走廊边的墙上,坐了下去,把头埋在双膝上。一个成年男人的无助,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男人的困境,在此时显露无疑。
虽然心中万般无奈,陈坝根还是选择尊重父亲的意见,放弃了报销医疗费用的想法。
“您为什么这么固执呢?能给我一个理由吗?”
陈坝根忍不住问道。
可不管他怎么问,父亲都不愿意多说。问的急了,老人就闭着眼睛装睡。
老还小,老还小,这话果然有几分道理。陈坝根差点被自家父亲气笑,也就停止了追问。正是因为这件事给他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他才对儿子的信息采集工作不抱信心。
好在陈传球没费太大功夫,拿到了老爷子的身份证明。
工作人员十分负责,在看到陈训杨的名字后,对照着部队档案查看了一番老人的过往。
“你还不知道吧?你们家爷爷在部队上立过一等功,那可是实打实的战斗英雄。难为老人家这么低调,我们都不知道,他原来还有这段过去。”
看到那些文字,工作人员感慨地说。
登记信息的契机,也让老人真实的英雄身份被曝光。
两次立功,不惧死伤上世纪二十年代,陈训杨出生在高安市的一个农民家庭中,是家里最小的儿子。
原本他可以受到父母和兄长的庇护,谁知6个哥哥先后离开了。他们要么不幸被凶残的日军杀害,要么被国民党抓壮丁,牺牲在战场。后来,他也没有逃脱掉国民党的魔爪。
1948年,蒋介石见自己的部队在战场上败退,兵力损失惨重,愤怒地下令补充兵力。特务们四处抓青壮年男性,强行逼他们上战场。
就这样,陈训杨被迫成为了一名国军。他本来就不想打仗,看清国民党的腐败本质后,越来越想离开。
4个
月后,他在一场战役中被我军俘虏。我军对他没有刑讯逼供,而是很友好地对他。
虽然陈训杨没有念多少书,但清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以及谁才是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所以,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加入解放军。战友们待他很友好,没有歧视,使得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之前飘摇不定的一颗心,在我党队伍中渐渐安定下来。
在1949年的渡江战役中,陈训杨让所有人看到了他的风采。
该战役主要有两大困难摆在我军眼前,一是敌人在对岸的伏击,二是长江的天险。他们既要克服自然环境的障碍,又要在火力上压制敌人,才能顺利推动战斗进行。
为了保障主力部队的安全,队伍决定派出一支300多人的突击小组,由他们先渡过长江,对敌人的行动做出一定程度上的扰乱,从而为主力部队争取机会。换句话说,他们就是“敢死队”。
即便不会游泳,陈训杨依然主动报名,成为了突击队的一员。他和战友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艰难前行。
一个接一个的战友在他身边倒下,内心悲痛不已,却不得不收拾好心情,继续战斗。
过程中,一颗炮弹炸在眼前,水花四溅,他被水雾扰乱了视线,对前方看不分明。好在他对这条路线非常熟悉,闭着眼睛都能向前冲。前方的所有情况,都在他的大脑当中呈现。
这点小困难,顶多算是障碍,还没法儿成为阻碍陈训杨前进的力量。他往返两岸10余次,运送大部队渡河,成功完成人物。
300多人的突击队,最后只剩下13人,他是幸存者之一。
战后,陈训杨荣获一等功,可他的心中却没有半点喜悦情绪。拿着手里的证书,他想到的却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尸体,那是战友们的尸体。
前一天,他们还在嬉笑打闹。可今天,他站在这里接受表彰,他们却永远留在了江水之中,心里很难受。
随后攻打衢州城的战役中,陈训杨同样表现神勇。
他所在的138团,以50人伤亡为代价,成功歼敌5000多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场奇迹。
此次战斗中,作为先头部队的一员,他迅速攻入城内,抢占高地、围歼敌人、部署路线,为战斗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被授予了第二次一等功,也成为了军中人人称颂的战斗英雄。
两次一等功,这是陈训杨英勇的勋章,也是他入党决心的体现。他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时刻以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思想境界更上一层楼。
后来复员,他同样铭记着自己的原则。
六十年代,组织上安排的“铁饭碗”,他婉拒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回老家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助力家乡的发展。
农民靠天吃饭,经常会因为气候条件的变化而缺衣少食。在国家工业化转型的阶段,农业受到的政策扶持也大不如前。任谁都会判断,农民是最没有前途的职业。
所以他的选择,也让亲朋好友大为不解。
有人甚至说:
“这陈训杨当了几年兵,是不是被炸弹给炸坏了脑子?明明可以吃公粮,别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他偏偏不要。”
任尔东西南北风,陈训杨的内心自有一股坚持。
他认为自己没有太多文化,端着铁饭碗,只会给政府增加负担。
抛开军人这层身份,陈训杨其实和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没有什么两样。回归老本行,靠双手奋斗,他才会感到安心和踏实。身份曝光,保持低调
随着年纪一天天变大,陈训杨的左眼越来越频繁地出现疼痛和看不清等情况。
左眼的毛病,是在打仗时留下的。
在解放西南的战斗中,陈训杨所在的部队遭到了土匪伏击。
虽然他们作战经验丰富,但我在明,敌在暗,他的左眼受了伤。
那时候条件艰苦,医疗技术也十分有限。他的左眼接受了紧急处理,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大碍。他在医院当中也坐不住,时刻心系战场。所以没有好好休息,他便再次冲上前线,这也为后来的左眼球摘除埋下了隐患。
1952年,陈训杨又跟着部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直到1955年回国。之后,他投身家乡的建设中,从来不叫苦不叫累,也不宣扬自己的经历。
陈训杨过往的履历,闪着耀眼的光芒,让看到这些文字的所有人震惊不已。原来一位劳苦功高的战斗英雄,就生活在他们的身边,始终低调,始终内敛,始终自强不息。
村子里的干部回忆说:
“陈训杨年轻那会儿,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一直在为别人奉献,很少想到自己。他从来没有跟我们讲过去的事情,他那些金光闪闪的军功章,我们更是看都没看过。”
随着陈训杨身份的曝光,媒体来到了村子,找到了老人家中,希望他能接受采访。
面对长枪短炮,老人坚定地拒绝了采访。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自己的故事乏善可陈。此后的日子里,他仍然保持着之前那样低调的生活作风。
家中有任何困难,他希望孩子们能够自行解决,千万不能麻烦组织和政府,更不能仗着他手中的军功章,去要求特殊照顾。
逢年过节,当地的工作人员会带着礼品前来探望。他总是笑呵呵的接待大家,告诉他们:
“不用带什么礼物,你们能来,我就已经很高兴了。”
2020年,关注国家大事的陈训杨了解到,疫情正冲击着全国人民的生活。各个地区,都在组织民众与疾病做斗争。他颤颤巍巍地走进卧室,从衣柜里拿出一个罐子,里面放着他辛辛苦苦存下来的两千块钱。
老人把钱放进衣服口袋,没有丝毫犹豫,转头去寻找村干部。
一双满是皲裂伤痕的手,捧着有零有整的两千块钱,递到了办公桌上。
这是他的心意,是年老的他为国家做出的个人能力范围内最大贡献。
英雄迟暮,往往令人惋惜。看到这一幕,工作人员却由衷感叹,英雄从未迟暮。
2022年,老英雄与世长辞。他的事迹,将永远传颂于人民中间。
陈训杨老人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低调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在那个年代,众多英勇的老兵与他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不计代价的付出,心甘情愿的退居人后。
他们是祖国的脊梁,是人民的英雄,永远不会被岁月遗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93年老兵负伤摘除左眼,儿子报销医药费被怒斥:家里出不起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