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与董鄂妃的这一段爱情故事,明白记载于正史和野史笔记中。然而,后来在一些人的考证下,竟产生出一个惊人的发现:董鄂妃并非是什么鄂硕之女,而是秦淮名妓董小宛。顺治帝是和董小宛之间有着这么一段爱情纠葛的。数百年来,为了这桩公案争论得十分热闹。
董小宛名白,字青莲,金陵人氏。明代秦淮歌舞甲天下,她就出生于秦淮乐籍之中。她自幼长得聪明伶俐,七、八岁时,母亲陈氏教她读诗书,她过目不忘。到了十岁时,已长得窈窕婵娟吗,加上食谱茶经,莫不精通,棋琴诗画,样样在行,于是成为秦淮名歌妓,与陈圆圆、李香君、柳如是、寇白门、顾媚等人齐名,称“金陵八艳”。
不过,董小宛虽然身居繁华场中,却性喜安静,常常独身到幽林远壑之地,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每当遇到男女喧闹场合,必心厌色沮,急急走开。她常常照着镜子自言自语道:我有如此姿态,岂能以彩凤随乌鸦,作飘花零叶!就是这么一个孤芳自傲的人,后来爱上了如皋人冒辟疆。
明朝末年,冒辟疆与归德侯方域、阳羡陈贞慧、桐城方密之等人相往来,在政治上反对阉党残余,被时人称为“金陵四公子”。他与董小宛之间的恋爱过程复杂曲折,但是最终走到了一起。
他们在结婚二年后,也就是1644年。这一年,清兵入关占据北京,而在明朝的留都南京,以福王朱由嵩为首的弘光政权建立起来。弘光政权重用马士英和阮大钺等阉党残余。冒辟疆因为曾经反对过阉党,政治上遭迫害,不得不举家避祸。随后,清军南下,在江南大肆杀掠,冒氏一家更是颠沛流离。有时一日数徙,饥寒交迫,困苦不堪言状。董小宛在鞍前马后多方照料,遇到意外情况,总是挺身而出。她对冒辟疆说:“我不在前面开路,就在后面护卫,宁可让清兵把我捉去,一定要使你们得以逃脱。到那时我将赴九泉之下,以全我志。”话虽这么说,毕竟是三寸金莲,行动诸多不便,冒辟疆有时不得不再回过头来照料她。
有一次形势急迫,冒辟疆以为全家即将溃散,曾将董小宛安排到当地一个友人家中。他在与董小宛告别时说:“此番溃散,以后如复相见,当结平生欢,否则听凭你自己安排,不要挂念我。”董小宛慨然答道:“假如遇着不测之祸,我和你一道看那大海,狂澜万顷就是我葬身的地方。”这件事被冒辟疆的母亲知道了,她坚决不同意将董小宛孤身一人留下,于是合家老小再次一同上路。直到环境渐渐安定下来,冒氏一家才踏上归程。
冒辟疆在这场动乱之后,一连生了三场大病,第一次生病正值冒氏一家暂栖于海陵之时。在董小宛的精心照料下才恢复。后来冒辟疆再一次生病,董小宛一如既往悉心照料。她曾经亲自配料,制作了一种糖。给冒辟疆滋补身体。这种糖油而不腻,香酥可口,营养丰富。后来流传到民间,就是闻名后世的“董糖”。等到冒辟疆的身体好了之后,董小宛也已心血熬尽了。顺治八年正月初二,一代名妓董小宛与世长辞。临终时,她手里还紧紧地握着一根金条脱——那上面有冒辟疆亲笔书写并刻下的“比翼连理”四字。
董小宛的死使冒辟疆十分伤心。为此,他写下了长达数千言的《影梅庵忆语》,记述爱妻的行状。董小宛生前的友好如龚芝麓、著名诗人昊梅村等都留下不少怀念的诗篇。然而引起后人意见分歧,猜测董小宛被顺治掠去为妃的原因,恰恰就出在行状和这些诗篇中。
龚芝麓在一首《贺新郎》的词中写道:“碧海青天何限事,难倩附书黄犬。藉棋日酒年宽免,搔首凛宵风露下。羡烟霄破镜尤堪展,双凤带,再生翦。”在这首词中,龚芝麓一连用了碧海青天、附书黄犬和破镜堪展三个词。这些词一般都是用来形容生别而不是悼亡时讲的话。龚芝麓是否在暗示冒、董之间是生离而非死别呢?
于是,一些有心人又进一步检索起来,果然在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中检到了董小宛讲的“宁使兵得我(即宁可让清兵把我捉去)这样的话。而冒辟疆在《忆语》中对董小宛的言一行,饮食之细、器物之微,都极意缕述,独独对小宛病时是什么情况,永诀时讲了些什么话,死了以后又是如何营葬的,仅寥寥数笔而已。引人注目的是冒氏在《忆语》中介绍他每岁元旦总要在关圣帝君前卜签,看当年命运如何。董小宛死的这一年所卜得签文是:“忆昔兰房分半钗,如今忽把信音乖;痴心指望成连理,到底谁知事不谐。”冒辟疆认为这一卜十分灵验,曾感叹地说:“到底不谐,则今日验矣!”不谐指婚姻不美满,讲董小宛死别不当用这个词。
究竟是一时笔误,用词不当,还是冒氏有难言之隐呢?
好奇心驱使人们去寻根究底。有人在吴梅村的诗中又找到了这样几句话:
江城细雨碧桃村,寒食东风杜宇魂。
欲吊薛涛怜梦断,墓门深更阻侯门。
薛涛是唐代名妓,这里借来必定是影射董小宛无疑。如果董小宛果真是病死,那么侯门如何解释?难道平民百姓人家姬人之墓可以说成深阻侯门的吗?
……诸如此类,使人们觉得董小宛的死疑窦百出。根据这些疑点,一些人推论说,董小宛不是病死的,而是被清兵抢走的。事情发生在顺治八年,朝廷为皇帝选妃,那时降清献的明朝大臣多得很,他们早就知道董小宛为金陵八艳之一,就派兵将她抢走。冒辟疆悲痛万分,托人四出寻访。诗人吴梅村曾在清廷担任过重要官职,知道事情的底细,但是却不敢明白告诉冒辟疆,就写下“欲吊薛涛”这首诗,暗示董小宛的去向。冒辟疆得知后,十分悲痛,从此将居住的水绘园改名为水绘庵,束发出家为居士,闲暇时写下《影梅庵忆语》,记述董氏生平,只是在结尾不好写董氏被抢,而是托言已死,又写不出具体情节,只好吞吞吐吐,使人觉得有难言之隐。而董小宛入宫后,顺治帝按满人习惯给她改名为董鄂氏,宠爱备至。
董小宛是否如人们猜疑的这般,还很难作结论,因为这些毕竟是根据诗文“捕风捉影”所得,没有事实证据,只能存疑。但是,在民间,这一故事却流传得十分广泛,并且越传越神奇。京剧中曾经演过顺治出家的戏,说顺治帝派豫亲王多译远征江南。在兵荒马乱中将董小宛抢入宫中,逼她为妃。董小宛誓死不从。冒辟疆知道后,化装成太监偷偷进宫相会,结果被顺治帝发现。顺治帝自叹身为天子却赢不到一个女人的心,于是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了。当然这是戏剧,更加不足为据了。
总之,董小宛虽然死去若干年了,她的这段经历仍未因盖棺而定论。朋友们若有兴趣,可以继续探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顺治帝深爱的董鄂妃,她并非鄂硕之女,而是秦淮名妓董小宛?